如何培育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
刚刚到了头条后天,有消息提醒,打开后发现是悟空问答的消息“如何培育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对于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回答只需要几个词即可:合理施肥、科学耕作、合理灌溉、增施有机肥;但是仔细讲就有很多细节问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构成的分散体,众多的土粒堆聚成一个多孔的松散体,即土壤的固相骨架(基质、基模);水、空气、土居生物都在骨架内部的孔隙中移动、生活;所以,固相骨架内的大小土粒组成和土粒排列方式如何,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以及土壤生物有重要影响和制约。
(1)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括结构体和结构性,一般指后者不同结构体的组合构成结构性。
(2)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指团粒结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3)土壤结构体分类:
① 先按形态分: * 板(片)状; * 柱和棱状; * 块和球状;
② 再按结构体大小细分,
③ 后根据其稳定性分等。
(4)土壤团粒(粒状和小团块)
特点:
* 球形,米粒到蚕豆大小;
* 表土中出现;
* 具有水稳性、力稳性和多孔性;
* 10~0.25mm,<0.25mm为微团粒。
(5)土壤团粒结构是多级团聚的产物。
(6)团粒的形成过程:团粒是在腐殖质或其它有机胶体参与下的多级团聚过程,同时发生切割造型过程。
(7)团粒的多级孔性 :单粒——复粒(初级微团聚体)——微团粒(二、三级微团聚体)——团粒(大团聚体),一般形成3~5级,不同级别的孔隙随之形成。
其次、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总孔隙度大,各级别孔隙兼备,利于蓄水、透水、通气同时进行。
(2)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协调。非毛管孔隙和毛管孔隙比例适宜,吸水保水和提供气体都较均衡;土表团粒结构遇干旱而收缩从而切断毛管水而减少蒸发。
(3)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团粒表面和空气接触,好气微生物活跃,供应养分充分;团粒内部(毛管孔隙),嫌气微生物为主,利于养分贮藏。
(4) 团粒结构土壤适于耕作。团粒之间接触面积小,粘结性较弱,耕作阻力小,宜耕时间长。
(5)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旱地如此;水田耕层有一定的水稳性微团粒内部有闭蓄空气)。
第三、如何培育团粒结构与土壤结构的管理
大多数土壤的团粒结构易被耕作和施肥等措施破坏,因此,保持和恢复良好的结构状况是维持和提高土壤地力的重要内容。
(1)增施有机肥。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物多糖和重新合成的腐殖物质是土壤颗粒的良好团聚剂。用量大效果好;秸杆直接还田配合氮肥比沤制后施入的效果好;水田施入有机物料要注意排水,否则水分过多效果不好。
(2)实现合理轮作。不同作物的根系不同及其分泌物以及残留量不同,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多年生牧草每年提供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胶结物质比一年生作物多些,后者耕作频繁,土壤有机质消耗快,不利于团粒形成。
(3)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或石膏。适宜含水量时耕作;留茬覆盖、少免耕;水旱轮作减少淹水时间;酸、碱土改良等
(4)盐碱土改良。钠离子被带代换并淋洗掉,有利于团粒结构形成。
(5)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整体上讲,如何培育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不外乎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合理耕作与轮作、合理灌溉与土壤改良;但是“一步三换土,三步不换土”,是土壤的自然奥秘,因此土壤改良和培育都离不开因地制宜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