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虽然只是作为日常调味品之一,但是时而的“蒜你狠”一直不断刺激挑战人们的神经,并一度成为网红吸引大众眼球。因而近年大蒜面积在我地也是不断呈扩展增加趋势。只是受种植技术影响,产量不高,种植效益不是很好。尤其露天栽培大蒜生长中的生理异常现象频繁发生,常常让农户措手不及。今天就大蒜栽培种经常发生的“跳蒜”现象,剖析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寻求栽培解决之道,以供大家生产参考。
一、何谓“跳蒜”,对大蒜生长有何影响
正常大蒜播种后,蒜母或蒜种(农户称之为蒜瓣)是在土壤里进行生根发芽并出苗生长的,当大蒜根系不断伸长时,蒜瓣内部营养也会不断持续供应,直至体内养分消耗殆尽,但是一旦伸长生长的根系不能正常有效下扎,根系就会不断摆动或扭动进行挣扎反抗,受根系的反作用力的影响,可能慢慢就会促使蒜瓣不断向土表推进,以致距离土表很近,甚至露出土表,若温度较高,根系生长过快,反作用力过大,蒜瓣与土壤接触不实,顶部覆土过浅时,还会直接将蒜瓣顶出土面,就像蒜瓣一下子跳出土壤似的,因此生产栽培上将出现上述的现象,称之为“跳蒜”、“跳瓣”等。
大蒜属于浅根性作物,一般根系主要分布在15-20厘米土层内,但是当发生“跳蒜”后,其根系会明显分布较浅,并主要集中在距离土表附近,使抗旱抗寒等抗逆能力下降,一旦出现田间土表干旱,容易因为根系供水不足,蒜苗缺水而逐渐枯死,造成缺苗断垄。对于不会干死的蒜苗,也容易越冬期间加重冻害,影响春季返青生长,同时蒜头也会出现早期发红或者蒜皮硬化等异常生理现象,进而影响蒜头膨大造成减产;生长后期,有时蒜头表皮还会提前干缩,导致蒜头形成皮蒜,或发生裂头散瓣等异常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大蒜质量,而且更不利于大蒜的上市销售,进而影响种植效益。一般“跳蒜”发生越重,产量及其效益也影响越大。
简而言之,大蒜“跳蒜”是因为播种后根系生长下扎受阻引起,“跳蒜”不仅会造成死苗而影响产量,而且还会影响种植效益,“跳蒜”发生越重,影响越大。
二、发生“跳蒜”的原因及其三大主要影响因素
大蒜根系为弦线状须根,尤其直立生长的须根比较多,研究也表明蒜瓣生根时最多可以长出30多根直立生长的须根,因此当蒜瓣直立的根系生长较快,但根系下面的土壤坚硬,根系下扎困难,加之蒜瓣与土壤接触不实,栽种覆盖过浅时就会引起“跳蒜”。因此对于生产上经常影响“跳蒜”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具体有三大主要因素。
蒜种影响:一般栽培大蒜宜选用蒜头大,蒜瓣少品质好的蒜种,这样蒜瓣栽种时一般苗壮根好。只是蒜种直立根系越多,一般“跳蒜”发生机率越大,尤其栽种的蒜瓣上残破的鳞茎盘没有去掉的蒜种明显比去除蒜种发生多,蒜头做种“跳蒜”一般明显多于蒜瓣做种的,蒜瓣大的多于蒜瓣小的。
土壤因素:土壤耕层比较浅,土壤下层坚硬田块一般发生多;对于整地质量不好,土壤坷垃颗粒大,土壤上松下实,尤其像土壤漏耕,或土壤耕深低于10厘米田块一般容易发生。据调查,一般旋耕田“跳蒜”明显多于翻耕田;土壤有机质不足,酸化板结田块明显多于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的中性或弱酸、碱田块;沙土、壤土田一般多于黏土田。
栽培管理因素:一般栽种过浅,栽种不实,尤其播后覆土低于1.5厘米,蒜瓣与土壤空隙较大时容易发生;或栽种时田间含水量低于60%,栽后浇水量较少,土壤没有浇透,蒜瓣生根出苗时土壤干旱田块发生多;秋季栽种过早或春季栽种过迟,土壤温度较高,根系生长较快时一般也容易引起“跳蒜”发生。
三、防治“跳蒜”的有效方法
“跳蒜”基本都是因为整地质量不好,加之栽培管理不当等引起,因此生产上对于“跳蒜”的防治重点要以栽培管理入手,即可有效预防扩展发生。具体对于“跳蒜”的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 做好蒜种处理。要根据当地栽种大蒜目的,因地制宜选用蒜种,比如通常蒜母要大,蒜皮要薄,通常以单瓣5-6克蒜瓣作为蒜母较好,而且要剔除伤病虫为害瓣和过小及过大瓣,同时要去除蒜瓣上残破鳞茎盘,能很好减少“跳蒜”发生。
2. 选择适宜田块。大蒜种植时一般宜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耕层深厚松软,田间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pH值6-5-7.5,光照充足田块进行种植为佳,其中以壤土或轻微粘壤土、沙壤土种植大蒜最好。大蒜种植时还要注意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种植,对提高产量和效益较好。
3. 提高整地质量。大蒜种植前要进行深耕,土壤翻耕深度不宜低于20厘米,翻耕后要田间进行纵横耙细耙平耙实,做到地面平整,土壤颗粒粗细均匀一致,上松下实,无明暗坷垃,达到“齐、松、碎、净”最佳。整地时要结合增施有机肥等,做到科学施肥,防治好地下害虫,利于提高产量和效益。
4. 适期播种。对于秋播露天大蒜一般宜白露末至秋分初(即9月下旬至10月初),气温17度左右时进行播种最为适宜。而对于春播大蒜地区,一般表土已解冻,气温达到3-5度即可进行播种,不过不同地区间,栽培模式、或收获大蒜不同部位其栽种时间具体会有差异。像覆膜栽培的一般秋播宜推迟5-10天,而春播可以提前5-7天左右。如果播种较早或较晚,不仅容易减产,而且还会因为土壤温度较高,根系生长较快而造成“跳蒜”等生理异常现象。另外播种前要将蒜瓣晒1-2天,利于促进发芽出苗。
5. 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时宜足墒进行,一般田间土壤湿度保持在75-85%播种最好。播种时时可以选用锄头或专用开沟器具等按照行距17-20厘米左右开沟5厘米深,然后按照10-15厘米左右进行播种(具体宜根据土壤肥力大小及蒜瓣大小等而定),播种时要栽直栽稳,一般要求开沟深浅、栽种深浅和覆土厚薄要保持一致,蒜瓣腹背面要与行保持平行。通常播种后行沟内要均匀覆土1.5-2厘米,并用脚轻度踏实,利于蒜瓣和土壤紧密接触,减少空隙,对根系吸水生长有利,同时也能防止覆土过薄土壤过松引起出苗时“跳蒜”现象。栽种时也不宜过深或覆土过厚,防止大蒜出苗延迟,消耗养分过多影响生长。对于田间墒情不足缺水田块,播种覆土后还要及时进行浇水,浇水宜浇透,利于土壤保持松软状态,对根系生长下扎有利,能减少“跳蒜”,但水量不宜过大,避免烂种烂根影响发芽出苗。
6.田间出现“跳蒜”时的防治方法。大蒜播种后发现田间有个别“跳蒜”现象时,一般要及时先浇透水,然后在将露出地面的蒜瓣重新栽好覆土浇水,对于田间大部分蒜瓣顶破土表,并距离地面超过3厘米以上时宜及时采取将行间土壤壅至根部培土的方法,将蒜瓣埋没,以增加蒜瓣和地面的距离,然后可以用脚在蒜苗两侧将土壤适当踏实,以避免跳蒜再次发生;对于有条件的还可以踩土前将蒜瓣下层的土壤适当进行疏松,对促进根系下扎,防止“跳蒜”发生效果更好。另外,对于发生“跳蒜”的大蒜,田间土壤稍干时宜要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避免根系较浅,土壤水分不足时,蒜瓣干枯缺水而引起死苗。